國內汽車業掀起了合資熱潮,在一些大型專用車展會上有些廠家拿出了與國外合資生產的車型,但是無論怎樣翻滾、蒸騰,其規模,其深度,其廣度,似乎都無法在專用車行業復制。
躊躇徘徊,只因缺乏掙大錢的榜樣
國外專用車企業已經對中國迅速發展、容量龐大的汽車市場處于展望中,國外的專用車企業打聽中國專用車行業發展情況。相比較同行在10年前來中國考察時,看到滿大街VW車標的情況,國外專用車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停留在展望中的躊躇徘徊。
相比較與近些年,國內成立的幾家專用車合資企業北京北鈴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由北汽集團總公司、北輕、日本五十鈴、伊藤忠商事等6家中日企業共同投資組建,在業內都沒有廣大影響。影響合資企業在國內市場發展的情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車輛價格偏高
專用車合資企業對于進入國內市場持謹慎態度,據分析由于國內專用車市場大多數是以價格高低來衡量產品的競爭力的,而國外專用車企業的優勢在于個性化需求,國外公司的專業化設計和制作水平偏高,所以導致了國外產品在國內市場顯得中國水土不服。而且國內外生產流程上有較大差別,就底盤改造這塊來講,國外的操作是是由整車企業完成的,但是在國內則大多在專用車企業進行。國外專用車企業規模不大滿足不了國內廣大的市場缺口,再加上企業缺乏跨國經營經驗,導致國外合資企業沒有貿然跨進中國市場。
二、國內市場不成熟
由于現階段中國專用車市場目前還很不成熟,各大廠家之間價格競爭激烈,國外企業艱難行進。
小心試水,專用車合資初露端倪
比如,國內一些企業購買國外生產技術、引進技術和產品,并使用國外企業商標,經過多年摸索磨合才成立合資公司。
高端替代,要引進更要自主開發
近期的一些特種車展會上,例如,合資生產機場專用消防車等,國內一些專用車企業紛紛到國外引進新車型。由于目前專用車市場高端產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這就為合資企業留下了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國內高空消防車、大噸位液壓汽車起重機、油田專用車、機場專用車等高端專用車產品大量依賴進口, 專用車占商用車的比例為18%~25%。國內很多專用車企業的產品品種需要增加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所以與國外企業合作的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當前國內與國外專用車消費水平和價格有很大差距,這體現在國內地域廣大,專用車市場呈現出梯度消費的特征,如運鈔車的防彈材料、混凝土泵車的液壓泵、消防車的消防泵等都依賴國外盡快。目前國內企業要做的是提高開發能力,加大研發及資金投入力度,可以在關鍵的上裝件采用進口部件其他還需要國內市場自己開發研制。